Search

為了表示混打疫苗後仍然活著,來分享女兒拍的夕陽照片。😆

我的第一劑疫苗是在打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為了表示混打疫苗後仍然活著,來分享女兒拍的夕陽照片。😆

我的第一劑疫苗是在打到手臂時才開獎,知道自己打的是Pfizer。即使在加拿大,疫苗供給並不是多到可以選擇,接種量和配送量比例經常達到九成多,可說供貨非常緊繃。

因為Pfizer對於保存溫度要求達零下七十度,比較傾向往市區送,相較之下比較容易保存的Moderna和四十歲以上才可施打的AZ就往郊區送。每一劑疫苗都非常重要與珍貴,加拿大政府努力將全體資源善加利用,就是最大考量。

據說AZ第一劑副作用比較大,Moderna和Pfizer第二劑副作用比較大。我和先生打完第一劑Pfizer都是接種部位痠痛,我痠痛半天,感覺就是比重訓痠痛再痠一點,先生痠一天,說痠到手臂抬不起來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常重訓的關係,肌肉復原得比較快,即使痠痛仍然活動自如。小雨打完隔天發燒,躺了一天。

到了第一劑輪到青少年接種,就開始公佈疫苗廠牌。

為了預防來勢洶洶的Delta,衛生部門現在滿鼓勵混打,Pfizer會短缺至七月中旬過後,要不要等?這是和變種病毒的比賽。

青少年只能打Pfizer,如果輪到小雨接種第二劑,卻沒有Pfizer了,要等到七月底,該怎麼辦?我和另一半討論,既然加拿大醫師和衛生部門都認為mRNA疫苗可以互換,我們第二劑就去打Moderna,把Pfizer留給青少年。

於是Moderna就成為我的第二劑。第二天手臂也是痠半天,一度紅腫,但因為腫在肌肉部位,感覺跟重訓後的肌肥大在視覺上和痠痛感其實都很像。(照片放在回應裡。)大約在接種二十小時後的兩三個小時左右微燒37.2到37.9度,午睡休息一下,醒來覓食煮飯做做家事就沒事了。先生燒到37.7度,躺了一天,手臂一樣痠到抬不起來。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。

看到臺灣現在似乎也有一些混打的討論,便來分享我們的經驗。這和潮不潮沒有關係,而是因為Pfizer供給不足,Delta來勢洶洶,我們又想將存貨留給青少年,才會有這樣的結果。

總之,我是來報平安的。別擔心唷!😘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